时间:2022-10-23 02:17:50 | 浏览:3259
9月25日下午,丽水市莲都小学高溪校区新安装的“浙善城乡同步课堂”里,参加启动仪式的嘉宾们和丽水各区县乡村小学的老师代表一起体验了一把“互联网+义务教育”:位于城区的刘英小学五年级数学老师吴伟波在上《分数的再认识》,巨溪校区的孩子们和莲小高溪校区里的“大朋友”们也跟着一起听课,问候、提问、对话,都是实时互动,就和在同一间教室里上课一样。
同步课堂画面截屏(上为城市小学上课画面,左下角是乡村小学课堂画面,右下角是莲小高溪校区体验活动现场)
就在这一天,2019年“浙善城乡同步课堂”公益项目正式启动,这个项目由浙江省教育厅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民生实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作为指导单位,浙江锦江公益基金会、杭州市德信蓝助学基金会、宁波华茂教育基金会、都市快报快公益联合发起。
“浙善城乡同步课堂”公益项目计划于一年内分两批先后向丽水市、衢州市各捐赠50套同步课堂硬件设备,安装到相关县市区结对的乡村学校(主要是小规模学校),在100所小规模小学校打造100个城乡常态化同步教学试点,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平教育人人受益”贡献慈善公益的力量。
浙江锦江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陈江尧(左)代表联合发起单位向丽水市教育局捐赠浙善城乡同步课堂设备50套 丨 摄影 蓝和香
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第一堂同步课 体验不一样
2019年,“全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推进1000所中小学校结对帮扶,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成为浙江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之一。
9月上旬,我们就“互联网+义务教育”话题走访时,莲小高溪校区的邱老师曾谈起过,她在城区的小学上公开课,被同步课堂里的交互智能平板一体机、录播设备所吸引,希望自己的学校也能有一套。(详见《都市快报》2019年9月24日C03版)。9月25日,还是她第一次看到同步课堂真正城乡互动起来。
“和我想象的不一样。”邱老师说,她想象的是,乡村的孩子坐在课桌前,通过大屏静静地观看城里的老师上课,“互动”可能就是上课前打个招呼,到课程快结束时再问问有没有疑问。
实际上,吴老师时不时会询问巨溪校区的学生有没有听懂。他也会隔着屏幕直接向巨溪的孩子们提问:“你们觉得什么是二分之一?”巨溪校区的数学老师叶婉莹马上鼓励孩子们举手,有两个小女生先后回答了这个问题,得到了两位老师的点赞;动手环节,刘英小学的孩子们上台平分黑板上的12个“圆”,巨溪校区的孩子就在叶老师的指导下分小组完成同样的任务。
邱老师说,如此实时,“一点开小差的机会都没有,方式新颖,效果好”。
这让她很激动,也很感慨。邱老师毕业后在莲都区最偏远的乡村小学工作,据说去那个村子要经过三百道弯,因为上学要翻过山头,于是哥哥姐姐带着弟弟妹妹都住校,几乎没有机会看一看山外的世界。老师也是如此,想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机会不多,大山阻隔了更多专家老师进校的路。
同步课堂让邱老师了解了“互联网+义务教育”带来的便利。她告诉我们,不光孩子们受益,老师也可以,前段时间,莲都区人民路小学请了国学专家给老师们开展教研活动,他们结对的泄川校区的老师们就可以通过同步课堂一起上课,这样的机会以前对于乡村小学来说是很难得的。
城乡同步教育体验结束后,又切换到城乡同步教研,三所学校的老师通过同步课堂,和丽水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沈武君一起 “磨课”。在城乡同步课堂中,乡村老师要和城市里的老师一起备课、教研,每堂课也是老师的学习和提升。
有了同步课堂
我们希望做有根有魂的乡村教育
在莲小高溪校区安装设备的时候,许多老师都去围观,向技术人员先学习几招。试用下来,老师们心中隐隐有些担心。“面对高科技的东西,有点紧张,怕自己用不太好。”邱老师找到了浙江锦江公益基金会的项目工作人员,表达了大家的期待和担忧,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除了安装设备,项目还将统一为老师们进行培训,不止一次,每学期都会有;同时,还会搜集各个学校老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问,统一解答,将这些经验和问题分享给所有老师。
“如果不把城乡同步课堂用起来,这些设备就是一堆废铜烂铁。”有感于锦江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志平的这句话,丽水市教育局副局长叶信昌特别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他说,各个学校一定要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浙善城乡同步课堂”,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教学教研作用,不仅要将城市学校的优质资源分享给乡村孩子,还要体会那里的教育氛围、孩子的成长习惯培养等等,“培养每一位丽水的学生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莲小高溪校区校长金海霞用四个“借”畅想了“浙善城乡同步课堂”用起来后,即将带来的变化:“借梯登高”,可以多学习借鉴城区学校的优秀经验;“借势发展”,依托信息技术,可以多多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借智育人”,可以提升老师们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借题升华”,努力向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战略转变,“做强有根、有魂的乡村教育”。
爱心企业牵线基金会和媒体
一起推动这项有意义的公益行动
“缩小基础教育鸿沟,促进教育公平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浙江锦江公益基金会发起这个公益项目的初心。基金会副理事长、杭州锦江集团党委副书记陈江尧在启动仪式上说,2018年,浙江锦江公益基金会向金华兰溪捐赠3000万元,打造“锦·源教育公益工程”,通过捐赠1000套交互一体机及240套同步录播设备,整体提升兰溪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
今年,浙江锦江公益基金会又联合杭州市德信蓝助学基金会、宁波华茂教育基金会和都市快报快公益等更多公益力量,一起发起“浙善城乡同步课堂”,在丽水、衢州继续助力“互联网+义务教育”的创新发展。
活动最后,浙江省教育厅基教处副处长朱国清说,“互联网+义务教育”是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教育改革的和未来教育的一种发展的常态。城乡同步课堂是推动城乡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一个很重要的载体和手段。
同步课堂体验后,省市区教育部门、发起单位和乡村教师代表们一起交流感受 丨 摄影 李烨池
学校的背景是金色的阳光,蓝色的天空,还有远处的青山,操场上,省市区各级教育部门、项目发起方和孩子们一起放飞手中的气球,“浙善城乡同步课堂”公益项目正式启动,“互联网+义务教育”的发展刚刚开始,我们共同的目标,就是期待不论来自哪里的孩子都可以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一起茁壮成长。
( 作者:记者 李烨池 编辑:姜仲迪 )
来源:【河南省乡村振兴局】9月20日至22日,省乡村振兴局二级巡视员陈仁辉带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工作调研组先后到新乡市封丘县、原阳县开展调研指导。调研组一行通过入户走访、查看项目等形式,详细了解当地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运行、政
文明花开,幸福马村。干净整洁的马路、错落有致的绿化带、文明和谐的社区、主题鲜明的宣传牌、随处可见的志愿者……炎炎夏日,行走在焦作马村区的大街小巷,无不感受到缕缕文明之风迎面吹来。8月20日、21日,一场“全城清洁”行动在马村区如火如荼进行。
在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焦作市马村区马村街道上下一心,全力以赴,聚焦楼院环境整治提升集中发力,下足“绣花功”,给百姓“摸得着的幸福”。常态化卫生保洁,让群众生活更舒心小花园生机盎然,游乐场干净整洁,社区活动室里笑语声喧……走进马
马村区在“抓大事谋长远”中积势蓄势在“解难题攻难关”中砥砺奋进9月28日《焦作日报》A06版“十三五”成绩单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库容8300万立方米的南水北调冯营调蓄水库工程通过国家水利部审核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上档
马村区现代服务业开发区焦作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园区公开选调工作人员公告为适应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开发区管委会队伍结构,经区委、区政府同意,马村区现代服务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焦作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园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
农村背街小巷,不但是农村地区的“里子”,还是通往乡亲们心坎上的民生工程。近日,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暨农村背街小巷硬化工作观摩推进会上,焦作市马村区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背街小巷硬化工作,受到市政府充分肯定,并在会上作典型发言。背街小巷
蚌埠市淮上区一蔬菜大棚 蚌埠市淮上区区委宣传部供图蚌埠市淮上区一蔬菜大棚 蚌埠市淮上区区委宣传部供图中新网安徽蚌埠6月8日电 (刘浩 怀萱)“人都往外走,村里留不住。”这是以前村民对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的描述。如今的双墩村已然换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孟向东 李栀子9月30日,南阳市召开全市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省有关部署要求,分析形势、对标找差,明确重点、聚焦攻坚,奋力开创南阳乡村建设新局面。近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赵原雪通讯员王娟5月31日上午,周村区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暨龙安电力科技产业园开工仪式在周村经济开发区举行。据悉,此次开工仪式,周村区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共集中开工16个项目,总投资116亿元
河北新闻网讯(潘风领、张磊、曹书瑞)田园综合体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是实现产业振兴的新支点。近年来,河北省枣强县嘉会镇强化规划、突出特色、精准发力,依托自然资源、特色产业、农业园区等优势,致力于打造集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