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3 02:13:18 | 浏览:1088
淄川区地势特殊,山区农村学校众多,传统教学方式下名师资源仅限于部分重点学校,农村学校部分学科优秀教师资源欠缺,优质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平衡,无法实现名师资源共享。利用信息化,开展“网络双师同步课堂”教学模式新探索,为淄川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提供了平台,有效解决了名师不均衡的问题。
10月25日,淄川区实验小学南校区与峨庄中心小学共同完成了一次”网络双师同步课堂”教学。市教育局副局长王世军、电教馆馆长王迎军及淄川区10所学校的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参与到此次交流研讨中。在“网络双师同步课堂”中,借助信息化手段,两所学校实现了课堂教学异地同步直播。远隔百里的孩子变得“近在咫尺”,城乡师生成功实现课堂实时交流,在共同学习研讨中进步提升。
(淄川区实验小学南校区主课堂的老师正在上课)
(淄川区峨庄中心小学分课堂)
课堂上,两校师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教学效果务实高效。在课后的教研过程中,王世军副局长对于学校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创新搭建“网络双师同步课堂”给予肯定,他强调,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要通过互联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名师资源,把专用资源向公共资源开放,突破地区名师资源有限的瓶颈。在平台应用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创新,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应用,各学校要充分发挥“网络双师同步课堂”带来的名师效益,整合区内优质的教师资源,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从而提升整体的学习水平。其次,针对性的设立“教学课题”,找出学生学习过程中比较集中的问题,利用“网络双师同步课堂”平台,让区域内的名师进行专题重点讲解。然后,要充分认清信息化发展的过程性,充分做好思想准备、加强交流,不断加强教师建设,塑造一批优质的教师队伍。最后要狠抓落实,杜绝形式主义,让教育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王迎军馆长在听取参会校长意见后,指出学校校长必须关注教育部以及山东省教育厅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扶贫先扶智”,教育是解决贫困问题最终的落脚点,“网络双师同步课堂”为解决城乡教育差距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各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发展所带来的便利条件,直面现阶段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改变思想、勇于创新。各学校要加强交流,通过“网络双师同步课堂”,充分发挥名师作用,将静态的优质数字资源转化为活化的过程动态资源,最终实现城乡学校的“双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现场的学校负责人和骨干教师也针对如何进一步利用“网络双师同步课堂”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网络双师同步课堂”,是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 展的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借助“网络双师同步课堂”实现城乡共育共成长,让城乡师生可以在课堂中实时交流,在共同学习研讨中进步提升,为更多的学生服务,共享教育幸福。
关于开展“我为漯河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建言献策”活动的通知“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奋力实现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增添浓彩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编制和实施“十四五”规划是关系
“我们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楼阳生书记的讲话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找准贯彻落实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努力把讲话要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争当全市高质
映象网讯(记者 杨增强 通讯员 王会锋)“围绕市委提出的‘五个准确把握’要求,以及‘八区联动’重点任务,结合源汇区实际,初步确立了‘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和总体发展思路。概况起来,就是‘一跃三高三提五突破’的主要目标,‘一中心一基地一融合’的
来源: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召陵区将按照市委部署,围绕‘三区三基地一家园’建设,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项目带产业,以产业带基地,建设召陵人民的幸福美好家园。”10月18日,召陵区委书记李湛谈到如何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时表示。他指出,下一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板块间的相互切磋。每座城市各个板块的均衡发展,也使城市的综合面貌匀称而饱满。位于焦作之东的马村区正如中心城区的展翅一翼,应势乘风起,项目串珠成链。沿人民路一路东行,在人民路与文昌路交会处,就是马村区焦东融合创新城和焦东生态
项目提速提质为高质量发展续航加油大通区全力攻坚重点项目,截至10月份,年度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2亿元,其中新落地重大项目7个、总投资7.8亿元——项目提速提质,为高质量发展续航加油占地59亩,概算总投资1.5亿元的大通工业新区标准化厂
2060年中国将实现"碳中和",基本上替代火力发电、燃油汽车,并且基本完成建筑零排放。六安市裕安区坚持绿色发展,秉承"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发展绿色能源产业。12月1日,夏尔特拉(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到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考察洽